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动态 > 正文
水调歌头翻译
发布时间:2025-04-23 07:44:06编辑:邹元宁来源:网易
《水调歌头》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传世佳作,原词如下: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!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这篇文章可以这样解读和扩展:
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深情的中秋词。开篇“明月几时有?”以设问的方式,将读者引入对宇宙奥秘的思索之中。他端起酒杯仰望苍穹,仿佛要从浩瀚的天际寻找答案,却又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。“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”进一步展现出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好奇。然而,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”则体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——既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,回归纯净的仙境;又害怕那里的寒冷孤寂,更珍惜现世的温暖与美好。
下阕中,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”描绘了月亮在夜晚移动的轨迹,也映射出诗人辗转反侧、难以入眠的心境。接着,“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”表达了对人生聚散离合的感慨,同时流露出淡淡的惆怅。而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,圆满与残缺总是相伴相生。最后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祝愿,即使身处两地,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,传递思念之情。
整首词情景交融,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,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,还有对亲人朋友的深切牵挂。它不仅展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,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普遍具有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。这首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,成为表达思乡怀人情感的经典之作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