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亭亭如盖什么意思】“亭亭如盖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高大挺拔、枝叶茂盛的树木。这个词语不仅具有形象生动的描写效果,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气质、风度或某种事物的壮观景象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亭亭如盖 |
拼音 | tíng tíng rú gài |
出处 | 《项脊轩志》(归有光):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” |
本义 | 形容树干高直,枝叶繁茂,像伞盖一样遮蔽天空。 |
引申义 | 常用来形容人仪表堂堂、气质高雅;也可比喻事物发展成熟、规模宏大。 |
二、用法与示例
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描写树木 | 那棵古松亭亭如盖,令人肃然起敬。 |
形容人物 | 他身材高大,举止优雅,真是亭亭如盖。 |
比喻发展 | 这个企业经过十年发展,如今已是亭亭如盖。 |
三、常见误区
- 误用对象:虽然“亭亭如盖”多用于植物,但也可用于人或抽象事物,需根据语境判断。
- 感情色彩:多为褒义,表示正面、积极的形象。
- 搭配使用:常与“挺立”“生长”等词连用,增强画面感。
四、总结
“亭亭如盖”原意是形容树木高大挺拔、枝叶茂密,后来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赞美。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,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物或某人的欣赏。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素养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古文背景,可参考《项脊轩志》或其他古典文学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