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15从哪年开始】国际消费者权益日,又称“3·15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,是全球范围内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日子。每年的3月15日,世界各地都会举行各种活动,呼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障,打击假冒伪劣商品,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。
那么,“3·15”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?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与梳理。
一、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起源
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最早由美国发起。1962年3月15日,时任美国总统约翰·肯尼迪在向国会提交的《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》中首次提出“消费者的四大权利”,包括:
- 安全权
- 知情权
- 选择权
- 呼声被听取的权利
这一事件被认为是“3·15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起源。
随后,世界消费者组织(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onsumers Unions, IOCU)于1983年正式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“国际消费者权益日”。
二、中国与“3·15”的关系
中国在1984年成立了第一个消费者组织——中国消费者协会(CAC),标志着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起步。此后,中国也开始在每年的3月15日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,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发展。
1994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正式颁布,进一步明确了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,为“3·15”在中国的推广提供了法律依据。
三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名称 | “3·15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|
起源时间 | 1962年(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消费者权利) |
正式设立时间 | 1983年(世界消费者组织确定) |
中国引入时间 | 1984年(成立中国消费者协会) |
法律保障 | 1994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颁布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3·15”作为全球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标志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这一节日的意义也在不断深化,成为各国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