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严选问答 >

苟利于民出处

2025-09-28 09:27:27

问题描述:

苟利于民出处,急!求解答,求别让我失望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8 09:27:27

苟利于民出处】“苟利于民,不必循俗”这句话出自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。原文为:“苟利于民,不必循俗;苟周于事,不必循旧。”意思是:只要对人民有利,就不必拘泥于旧有的习俗;只要对事情有帮助,就不必一味遵循过去的做法。

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改革思想的核心——以民为本、因时制宜。在历史发展中,许多改革者正是基于这一理念,推动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。

一、出处简介

项目 内容
出处 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
原文 “苟利于民,不必循俗;苟周于事,不必循旧。”
作者 刘安(西汉时期)
时代背景 汉初,百家争鸣,思想活跃,主张顺应时势、变法图强

二、释义与内涵

“苟利于民”强调的是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,无论手段如何,只要能带来好处,就值得尝试。“不必循俗”则指出不应被传统习惯所束缚,要敢于突破旧有框架。

“苟周于事”是指如果某种做法有助于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,就不必拘泥于过去的模式。

整体来看,这句话倡导的是务实精神和改革意识,鼓励人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,而非固守成规。

三、现实意义

方面 解释
政治改革 鼓励政府根据民众需求调整政策,避免因循守旧
社会发展 引导社会创新,推动科技进步与文化繁荣
个人行为 鼓励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勇于尝试新方法,不被传统观念限制

四、延伸思考

“苟利于民”不仅是古代政治家的座右铭,也适用于现代社会治理和个人生活。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,坚持“利民”原则,同时保持开放思维,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
五、总结

项目 内容
核心观点 利民为本,因时而变
出处 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
现实价值 推动改革、促进发展
思想内涵 实用主义、革新精神

通过了解“苟利于民”的出处与内涵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智慧在当代的应用价值,也为我们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提供一种务实、灵活的思维方式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