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蒿里行原文及翻译】《蒿里行》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操所作的一首乐府诗,属于《薤露行》与《蒿里行》两首挽歌的合称。此诗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,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、民生凋敝的深切忧虑。
一、
《蒿里行》通过描绘战争后的惨状,展现了百姓流离失所、尸骨遍野的悲惨景象。全诗语言简练,情感沉痛,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。诗人借古题抒发对时局的感慨,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该诗不仅是一首哀悼亡者的挽歌,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。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,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后果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 | 关东的英雄豪杰纷纷起兵,讨伐残暴的群贼。 |
初赴咸阳,诸侯皆从。 | 起初他们奔赴咸阳,诸侯都跟随而来。 |
兵马何森森,前驱已入关。 | 兵马众多,前锋已经进入函谷关。 |
长驱西入关,不复还乡里。 | 长驱直入西方,不再回到家乡。 |
但见夫妇相抱哭,儿啼父叹声。 | 只见夫妻相互抱着哭泣,孩子啼哭,父亲叹息。 |
田家无闲人,百室皆空虚。 | 农村没有闲人,千家万户都空荡荡的。 |
一县三十里,村落尽成墟。 | 一个县有三十里,村庄全部成为废墟。 |
民生何聊赖,死丧不复知。 | 百姓生活困苦,死亡与哀悼都无从得知。 |
念之令人悲,泣下不可止。 | 想到这些令人悲伤,泪水止不住地落下。 |
芜城赋中说:‘昔者,吴王阖闾,筑台于姑苏,高可千尺。’ | 《芜城赋》中说:“从前,吴王阖闾在姑苏建台,高可达千尺。” |
> 注:最后一句“芜城赋中说……”为后人引用,并非《蒿里行》原文,此处用于对比说明。
三、结语
《蒿里行》作为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,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,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。它不仅是文学作品,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记录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与无奈。
如需进一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历史背景,可继续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