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反是什么意思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反的含义】一、
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”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,原文为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如果一个人只能举出一个例子,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类似的情况,那么就不再继续教他了。
其中,“反”字在此处的意思是“类推、推知、回应”,即根据已知的一个例子,推及到其他类似的情况。因此,“反”在这里不是“反对”或“返回”的意思,而是“推演、联想、类比”。
在古代儒家教育中,强调学生应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,即从一个例子中理解多个类似情况,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习的主动性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解释 |
举一隅 | 指提出一个例子或部分 | 即拿出一个角落的例子 |
不以三隅反 | 不能用这个例子推及另外三个角落 | 表示无法举一反三 |
反 | 推演、类比、联想 | 不是“反对”或“返回”,而是“推知、呼应” |
全句意思 | 如果只举一个例子,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情况,就不继续教了 | 强调学习中的理解力与思考能力 |
三、延伸理解
在现代教育中,“举一反三”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,鼓励学生通过一个知识点去掌握更多相关知识,培养逻辑思维和迁移能力。而“反”字的正确理解,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文原意,避免误读。
四、结语
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”的“反”,核心在于“推演与联想”,体现的是古人对学习者思维能力的要求。理解这一概念,不仅有助于阅读古文,也能帮助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提升思维深度与广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