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德薄才疏国语辞典】“德薄才疏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道德修养不足、才能浅薄。这个成语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德薄才疏,不足以当大任。”在现代汉语中,它多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缺乏能力与品德。
虽然“德薄才疏”本身是贬义词,但“国语辞典”则指的是一部收录汉语词汇并解释其含义的工具书。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作为标题,可能是为了强调对这一成语的深入解读,或是通过辞典的形式对“德薄才疏”的含义、用法、出处等进行系统梳理。
以下是对“德薄才疏”这一成语的总结性介绍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:
一、
“德薄才疏”是一个典型的汉语贬义成语,通常用于表达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,表示在道德和才能方面都较为薄弱。此成语强调了个人修养与能力的不足,常用于自我谦虚或对他人的批评。在实际使用中,需注意语境,避免过度贬低他人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伤害。
在传统文化中,“德”与“才”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品行与能力的重要标准。古人重视“德才兼备”,而“德薄才疏”则是对这种理想状态的反面描述。因此,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更多地被用于提醒人们注重自身修养与能力的提升。
此外,虽然“德薄才疏”本身带有负面色彩,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,它也常被用来表现人物的自卑、自省或无奈情绪,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。
二、表格:德薄才疏相关说明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德薄才疏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德薄才疏,不足以当大任。” |
释义 | 道德浅薄,才能不足,常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。 |
词性 | 贬义词 |
使用场景 | 自我谦虚、批评他人、文学描写、历史评价等 |
同义词 | 才疏学浅、德薄能鲜、才疏志浅 |
反义词 | 德才兼备、才高八斗、德高望重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网络交流、写作、演讲中,表达对自身或他人能力的反思 |
文化意义 | 强调“德”与“才”并重,反映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与能力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德薄才疏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。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