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词语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】“牛角挂书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唐代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。它讲述的是隋朝时期,少年李密为了读书学习,将书挂在牛角上,骑在牛背上边走边读的故事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、刻苦读书的精神。
一、词语解释
| 词语 | 牛角挂书 |
| 出处 | 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 |
| 含义 | 形容人勤奋好学,不畏艰难,坚持读书 |
| 用法 | 多用于赞美他人或自己努力学习的态度 |
| 近义词 | 刻苦学习、手不释卷、废寝忘食 |
| 反义词 | 不思进取、懒惰怠慢 |
二、故事背景
李密是隋朝时期的学者,自幼聪明好学,但家境贫寒。为了能够继续读书,他常常把书卷挂在牛角上,一边放牛一边阅读。这种“牛角挂书”的精神被后人传颂,成为勤奋学习的象征。
三、成语意义与现实应用
“牛角挂书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在现代社会中,它常被用来鼓励人们珍惜学习机会,克服困难,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。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职场发展中,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四、总结
“牛角挂书”源于古代勤奋学习的故事,寓意深刻,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。它不仅是对个人奋斗精神的肯定,也是对教育价值的一种弘扬。通过了解这一成语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学习的传统美德。
结语:
“牛角挂书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力量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,保持学习的热情,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。


